中新网2月7日电 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今日表示,三年来,针对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瓶颈”问题,创新医疗服务举措,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目前86%的医院实现同级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患者满意度稳步提高。
北京一家社区医院在挂号大厅显著位置放置医改重点内容介绍以及药品价格对比表。 中新社记者 杜燕 摄
国家卫生计生委今日上午召开例行发布会,介绍改善医疗服务、提升群众获得感有关情况。
焦雅辉介绍,2015年起,在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启动了首个三年的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三年来,全国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和广大医务人员积极落实各项措施,针对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瓶颈”问题,创新医疗服务举措,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他表示,所有三级医院均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开展预约诊疗,4100余家医院可为患者提供信息查询和推送服务,是3年前的4倍;2777家医疗机构可提供移动支付结算,是3年前的3倍;是医疗质量快速提升。一半以上的三级医院开展了日间手术,日间手术量占择期手术比例提高至12.8%,1340家医疗机构设置日间病房;8400余家二级以上医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增长近40%;全国所有三级医院和80%以上的二级医院均已开展优质护理服务;86%的医院实现同级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焦雅辉称,医疗服务更加可及。县医院在对口支援医院帮助下,新建临床专科3600个,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22个省份建立了省级远程医疗平台,覆盖1.3万家医疗机构、1800多个县,含所有的国家级贫困县,2017年远程医疗服务总例次超过6000万。
此外,患者满意度稳步提高。实时在线满意度调查的587万份有效问卷数据显示,我国三级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的总体满意度达到90.7分和93.9分。对互联网上2883万条医疗服务相关信息分析显示,网民对医疗服务的整体感受以正面为主,充分反映改善医疗服务取得的积极成效。
焦雅辉称,2017年底,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了《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巩固2015-2017年行动计划取得的成果,在全国建立预约诊疗制度、远程医疗制度、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制度等5项医院工作制度。同时,创新推广多学科诊疗、日间医疗服务,创新急诊急救服务,加强智慧医院建设,推动就诊信息互联互通,延伸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拓展药学服务新领域,从10个方面着力,努力使诊疗更加安全、就诊更加便利、沟通更加有效、体验更加舒适,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基层医疗服务质量明显提升,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