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和转变政府职能的“当头炮”,过去5年,我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改革,推动政府职能发生深刻转变,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明显增强。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专家指出,未来“放管服”改革将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注重补短板,抓落实,着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
将“放管服”改革进行到底
5年来,改革的成绩单令人瞩目。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削减44%,非行政许可审批彻底终结,中央政府层面核准的企业投资项目减少90%,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压减74%,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大幅减少。中央政府定价项目缩减80%,地方政府定价项目缩减50%以上。全面改革工商登记、注册资本等商事制度,企业开办时间缩短三分之一以上……
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务院将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作为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具体举措,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2017年10月3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营造有利于工业互联网蓬勃发展的环境,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放宽融合性产品和服务准入限制,扩大市场主体平等进入范围,实施包容审慎监管。2017年11月2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清理规范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持续为企业减轻负担。2017年12月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以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增进群众获得感。2018年开年伊始的两场国务院常务会议,更是将“放管服”改革作为重中之重。1月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1月17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扩大“证照分离”改革试点事项探索形成可复制经验,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
“5年来,我国在行政体制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特别是确立了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强化了对政府的监管。”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马亮认为,未来“放管服”改革的重点将放在优化营商环境和回应民意诉求方面。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宋世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放,应为“宽放”;管,应为“善管”;服,应为“优服”。他认为,要以“宽放”促释放。“宽放”是简政放权的核心,释放是简政放权的目的,要通过“宽放”释放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天然活力,释放社会资本的内生动力,释放企业、事业法人的自主权,释放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自律的潜力,释放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天性,从根本上改善营商环境,加快经济动能转换。
营商环境建设有新突破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大力改善营商环境,取得积极进展。世界银行《2018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营商便利度列全球第78位,比2013年提高了18位。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日均新登记企业1.66万户,有力支撑了就业和创新发展。
“春江水暖鸭先知。市场的水是深是浅,企业最清楚。放的力度要加大,但不是‘散放羊’,而是把‘放管服’结合起来。涉及由市场定价的、要素流动的、由供求均衡关系决定的都可以放开,凡是涉及可能使环境失控、社会利益受损、市场因垄断失去秩序的问题,必须管好。”复旦大学公共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石磊说。
在部署2018年工作时,《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实施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在全国推开“证照分离”改革,重点是照后减证,各类证能减尽减、能合则合,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李克强总理在会见中外记者时形象地总结了“六个一”,就是企业开办时间再减少一半;项目审批时间再砍掉一半;政务服务一网办通;企业和群众办事力争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凡是没有法律法规规定的证明一律取消。同时强调要放得开,还必须管得住、管得好。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管住市场秩序,对那些假冒伪劣、坑蒙拐骗、欺行霸市,乃至于搞不正当垄断的,要驱逐出市场,甚至严加惩罚。
“‘善管’是‘宽放’的充分条件,是能否巩固简政放权改革成果的先决制约条件,是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必然选择。如果说‘宽放’是创造宽松便捷的市场准入环境,那么‘善管’就是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宋世明认为,我国的营商环境仍有较大的改善空间,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不是一日之功,需要久久为功。
以实际行动增强改革获得感
长期以来,一大批不必要的证明和繁琐手续,让群众和企业深受办事慢办事难之苦。“信息孤岛是‘放管服’改革的中梗阻,各级各部门和各地区之间的信息壁垒未打破,所以到政府办事仍然不够便利。”马亮说,这也是为什么会如此强调一窗式受理、一网通办理、一站式服务。
民之所望,改革所向。今年以来,我国继续深入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多地也晒出了“最多跑一次”改革事项清单。马亮认为,地方层面的这种突破令人期待,因为在城市层面进行统筹协调相对比较容易,杭州的“最多跑一次”和武汉的“网上一次办理”,都是这方面的积极探索,并为中央总结经验和全国推广提供了启迪。
“互联网政务服务”,有望让群众企业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去年以来,各省级政府和70余个部门已接入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在信用、人口信息等领域实现跨部门、跨地域、跨层级数据共享。例如,公安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积极推进人口基础库信息共享,通过国家和浙江省两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与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进行对接试点,将解决每年10万名外省赴浙就读学生学籍转入时的身份信息核验问题,并将每次核验时间由天缩短为秒。
加快部门和地方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是打通“放管服”改革“经脉”之举。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我国将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使更多事项在网上办理,必须到现场办的也要力争做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经济日报记者熊 丽)